华彩三秩

2025年10月21日下午,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第30期主题活动“仲裁赋能知识产权:破解合意困局与助力企业出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知识产权局、上海仲裁协会主办,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商事仲裁研究中心、上海仲裁协会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作为支持单位。数十余位专家、学者、法务、律师和机构代表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上海与香港设立双会场,共同探讨仲裁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余晨致开幕辞。他表示,当前我国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易发高发。特别是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上海重点企业频繁遭遇海外专利诉讼与市场壁垒,企业对快速高效化解海外纠纷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海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香港)的设立,将进一步整合沪港两地资源,助力上海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在香港会场致开幕辞。他指出,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今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的规定》明确支持商事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参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近年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受理的知识产权类案件年均增幅超过100%,累计争议金额逾百亿元,其中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已经占到涉外案件总量的近20%。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持续推动仲裁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仲裁高地。

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指出,上海仲裁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完善仲裁制度、提升仲裁公信力,推动建设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此次活动旨在探讨仲裁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融合路径,推动调解、仲裁机制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的创新应用。他表示,上海仲裁协会将继续携手业内同仁,共同推动上海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余晨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共同启动上海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香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负责人吕国强以“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IP争议仲裁与调解的中国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介绍了国际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重点介绍了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在中国的实践。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以“无形有声:沪港仲裁新机制下的国际知产纠纷化解探索”为题在香港会场发表主旨演讲。她指出,随着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加速“出海”,知识产权跨境争议解决需求日益迫切。知识产权跨境争议解决需求日益迫切,该类案件普遍呈现新型化、高技术化和跨境化等特点。为应对专业、高效、国际可执行的争议解决需求,上海国仲通过完善仲裁规则、设立上海国际仲裁(香港)中心、打造数智化平台等举措,构建起融合两地优势的仲裁服务体系。未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进一步深化沪港合作,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更高效、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第一场圆桌讨论围绕“知识产权侵权争议的可仲裁性与程序机制创新”展开。上海仲裁协会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倪炯表示,仲裁制度的优点能解决知识产权争议当事人的很多痛点,但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推向市场”。他建议通过在行业示范合同中嵌入仲裁条款、建立仲裁邀请机制及强化法院的移送与配合机制等方式,推动知识产权仲裁在我国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拓展;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明提到,当前涉外知识产权争议主要集中在大宗国际贸易合同中涉及知识产权条款的争议和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竞合两类案件中。他指出,知识产权仲裁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步突破地域性限制,特别是在标准必要专利和跨国商标、版权等领域;中国计算机协会上海分部执委、仲裁员、知识产权鉴定专家张楚炜强调,从实务角度来看,仲裁在技术类知识产权纠纷中呈现出显著优势,仲裁可在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选择具备特定行业经验的仲裁员和专家证人,仲裁员可灵活查明技术事实,通过当庭演示、技术问询等方式高效厘清争议焦点,既节省时间与成本,又减少商业秘密泄露风险;华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剑国谈到,从当事人角度看,选择仲裁解决知识产权争议的优势在于其保密性、专业性、时效性、跨境执行及合作性。然而,当前仍存在制度性不足,例如专利法和商标法中缺乏仲裁条款授权,行政确权程序与仲裁机制衔接不畅,均制约了知识产权仲裁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场圆桌讨论由华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秘书长、高级合伙人刘一舟主持。


第二场圆桌讨论围绕“企业出海的风险与应对——仲裁的力量”展开。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委员张兆安指出,在地缘政治、产业链重组与局部冲突叠加的高不确定环境下,出海中国企业将面临制度性与商业性风险同步上升、跨境争议高发的趋势。当下应当提升仲裁认知度与可及性,通过行业示范条款、法院协同等方式,把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方式更有效地嵌入企业全球经营场景;上海仲裁协会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委员唐豪臻表示,目前内容出海面临盗版蔓延与跨域取证难题,企业亟需打通“权利链条”与全球维权路径。同时,鉴于其保密性与当事人选择仲裁员的灵活性,仲裁这一争议解决方式有助于在泛娱乐产业链中稳妥处置高关注度纠纷,降低负面影响外溢风险;菜鸟集团法务总监、青岛仲裁委仲裁员、北京知产协会竞争法委员会专委张铮指出,全球物流属地化深、监管差异大,企业应当综合仲裁机构国际认可度、裁决在域外的承认与执行效果,以及企业“本地化运营”的安排,形成可复制的出海合规与争议管理方案;新加坡Allen & Gledhill上海代表处合伙人、国际商会(ICC)仲裁及替代性争议解决(ADR)委员会新加坡代表江妍仪谈到,相较于诉讼,仲裁在跨境复杂争议中兼具专业性、保密性与可执行性。以知识产权领域为例,新加坡自2022年设立“知识产权简易程序”,由高院“一站式”受理,提高了庭审效率与结果可预期性。

第二场圆桌讨论由华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月琴主持。

上海仲裁协会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主任陆宇平致闭幕辞。他指出,本次活动围绕知识产权保护与仲裁机制创新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企业境外维权提供了有益启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仲裁凭借灵活性、专业性和跨境执行优势,正成为解决国际知识产权争议的重要途径。上海仲裁协会将继续推动仲裁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华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席、高级合伙人陶海荣致闭幕辞。他特别提到,2025年对华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作为上海最早一批设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华诚迎来了三十周年庆典。而无独有偶,本次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恰逢第三十期。这两个“三十”的巧妙相遇,在他看来,恰恰映衬了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和亚太地区争议解决中心的宏大时代背景。他回顾道,华诚自创立之初,便深耕公司商事与知识产权领域。三十年来,律所始终秉持“诚信、思远、敬业、进取”的理念,孜孜以求一流法律服务机构的风骨与水准,拓宽业务领域,平稳有序地开展专业化和规模化建设,逐步在业内树立起具有影响力的华诚品牌。面向新的三十年,他表示,华诚将满怀信心,继续开拓创新,阔步前行。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杨光致闭幕辞。她指出,本次活动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探讨了仲裁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应用及其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作用,并共同见证了上海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香港)的揭幕,成果丰硕。

本期会客厅由华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席、高级合伙人朱小苏主持。
关于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
“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是依托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形成的平台优势和聚集效应,在新的国际环境和投资经贸趋势下所推出的系列主题活动,旨在围绕重点领域和热门话题,邀请国内外投资经贸主体、商协会、法律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司法和相关行政部门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商业交易和投资经贸领域的争议解决前沿问题。“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将聚焦仲裁与其他争议解决程序之间的互动与衔接,积极探索争议解决领域“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融合发展的“最佳实践”,致力于推动上海成为高端法律服务“近悦远来”的集聚地,国际仲裁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的“会客厅”。
华诚展望:继往开来,赋能创新与出海新征程
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华诚律师事务所深感荣幸能深度参与这一高端交流平台。以成立三十周年为新起点,华诚将继续发挥在公司商事、知识产权及争议解决领域积累的深厚专业优势,特别是在与仲裁交叉融合的复杂法律实务方面。未来,华诚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支持类似“上海国际仲裁会客厅”的专业论坛与交流活动,致力于与各方共同探索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仲裁机制创新的前沿实践。我们将持续提升自身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紧跟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力求为客户应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国际商事争议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方案,为上海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华诚的智慧与力量。
本网站之内容旨在提供有关华诚的一般信息。本网站之内容不得被视为与访问者建立律师-客户关系,也不视为是为任何具体事宜提供法律意见。网站访问者应向律师咨询以获得专业法律意见。 对于任何争议的特定事实和情况,在没有获得恰当的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之前,本所客户和其他网站访问者不能将华诚网站上的任何信息作为采取行动与否的依据。